从书桌到国际领奖台,
她用无悔写下青春诗篇;
从日语新手到跨国交流,
她用勇气突破语言壁垒。
不囿俗流,勇敢选择;
直面挑战,坚定前行。
她用行动证明:
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
每条路都能绽放光芒。
“笹川杯品书知日本征文大赛”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(人民中国杂志社、中国报道杂志)、日本科学协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,旨在鼓励中国大学生通过阅读日本相关书籍撰写论文或读后感,达到相互感知、相互交流、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的目的。在2024年“笹川杯品书知日本征文大赛”比赛中,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21级冯欣雨同学的作文《パセリのような人生(像欧芹一样的生活)》在1900余篇参赛作文中脱颖而出,荣获一等奖!
日本科学协会邀请一等奖获奖者于2025年赴日开展为期8天的访问交流,实地考查和体验日本的文化与生活。
此外,日语系外教中村忠义老师获得了“指导教师奖”。


冯欣雨,女,共青团员,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21级学生。曾获江苏省“一带一路”翻译大赛优秀奖,第十届“LSCAT杯”江苏省笔译大赛三等奖。
小江在对冯欣雨的采访中了解到,她是通过专业调剂进入日语专业的,从大一开始学习日语。作为一位新手,在随后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,她逐渐对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冯欣雨还提到,她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,慢慢觉得这门语言十分有趣,收获颇丰。大三下学期,冯欣雨在老师的介绍下了解到了“笹川杯”征文比赛,希望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。在深入了解比赛后,抱着尝试的心态,她选择以写观后感的形式参赛。冯欣雨认为,观后感更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。基于这种有趣的形式,她决定挑战自我,并在比赛中积累更多经验。

冯欣雨生活照
冯欣雨选择《四重奏》作为观后感的题材,缘由是起于她在网络上刷到一句很火的台词——“人生チョロかった(人生易如反掌)”。带着好奇与兴趣,冯欣雨观看了这部日剧,并激发了全新的灵感。在冯欣雨看来,自己与《四重奏》中的主人公性格截然相反。剧中的主人公面对生活时展现出一种松弛感,整个故事的基调舒缓而从容;而她自认为是一个急性子的人,习惯于快节奏的生活。通过这部剧,她感受到生活其实也可以慢下来细细品味,不必总是那么匆忙。

日剧《四重奏》台词截图
冯欣雨在撰写征文时,选择从“观后感”这一角度切入。她认为,观后感的核心就是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。为此,她先用中文起草内容,再将其翻译成日文。然而,在翻译时,她遇到了不少挑战,这也成为比赛中最具困难的部分。例如,她发现很难用日文精准传达中文的精髓,这让她颇感棘手。不过,在这一过程中,指导教师中村老师给予了积极的帮助,不仅协助冯欣雨修改文稿,还帮助她统一表达中的价值观,从而成功克服了这一难题。提及一等奖的获得,冯欣雨表示自己也很是意外。在她看来,拜读过其他获奖选手的作品后,相比较他们所写的深刻意义,冯欣雨则是“以小见大”——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细节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想,是一种更为豁达与轻松的内核表达。“人生可以慢慢走,不用走太快。”冯欣雨用一句话向小江介绍着自己的中心思想。正如冯欣雨的文章一样,或许不需要多么出彩与华丽的表达,简单的一字一句中也蕴含着真挚的感悟与情怀,让人产生联想、思考与体悟。
2025年2月16日至23日,在笹川杯获奖后,冯欣雨受日本科学协会的邀请,前往日本开启了为期八天的交流参观之旅。冯欣雨介绍道,八天的旅途中,访日团前后去往了东京、横滨、冲绳、大阪四个城市。其中,冲绳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当地较高的气温和与众不同的城市氛围,给冯欣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她说:“我们在那边看到了很多和日本其他地区不一样的风景,是一种新的体验!”
此次旅途中,学习与游玩并行。在感受风景的同时,访日团也到达了洗足学园音乐大学与神田女子中学进行交流学习。冯欣雨告诉小江,他们一同体验弹奏日本筝,学习日本插花艺术,感受不同的风俗文化。在大阪期间,他们与中日学生交流组织Free bird关西支部的成员进行中日差异的课题讨论,头脑风暴的同时也是收获满满。


琉球狮子涂色体验
“这次赴日交流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和友善,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及风俗的差异,打破了原先的刻板印象。面对面的沟通使我们发现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并互相启发。这次访日研修让我收获了朋友,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,但感情真挚,相信以后我们还会重逢。”对于这段旅程,冯欣雨如是说。在她看来,也正是这次活动给予了她勇气与信心,激励更多的同学愿意投身这一份学习的热爱和探索之中。
海桑曾写到:“生活一思索都是疑问,唱出来才是歌,我选择后者。”如他所言,对于自己的未来,探索的过程也是充满歌声的。面临毕业的冯欣雨并没有踏上考公、考研的道路,而是选择了实习。在她看来,用自己的努力与热情,才能将期待的目标化成长歌。在日后的职业规划中,冯欣雨也将继续向日语方面的职业靠拢,不断寻找共振,在热爱的事业中发光发热。
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,冯欣雨坦言目前正在实习阶段,虽然暂时从事的是与日语无关的销售工作,但她表示这更多是为了积累经验。她希望未来能向日语相关的职业靠拢,比如日语销售或其他领域,但也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方向。她认为人生可以慢慢走,不用太着急定方向,重要的是保持对日语的热爱,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。
对于学习经验,冯欣雨特别强调了“勇敢开口”的重要性。她以自己的日本之行为例:“在冲绳和当地人聊天时,我经常磕磕巴巴,但硬着头皮说下去后,发现进步特别快!”她建议学弟学妹多和外教交流、参加实践活动,或主动创造语言环境,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。
最后,冯欣雨也有话要送给大家:“学习日语不仅是背单词和语法,更是一扇打开新世界的门。我在‘笹川杯’获奖后去日本交流时,深深感受到——当你用日语真诚沟通时,文化差异会变成有趣的发现,陌生人的微笑就是最好的鼓励。也许你们现在会觉得难,但请相信,每一次开口、每一次尝试都在悄悄改变未来。就像我在文章里写的‘一花一世界’,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不同,但只要坚持热爱,终会遇见属于自己的风景!” 冯欣雨在笹川杯中斩获佳绩,其背后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成果,更有着师生间的教学相长。小江对冯欣雨的日语老师——中村忠义老师进行了采访。

中村老师自冯欣雨大一入学便担任她的日语教师,负责日语会话课与学术写作研究方法课的教学工作。初次接触,冯欣雨安静内向的性格特点便给中村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中村老师说:“在课堂上,她学习态度认真,虽然是从零基础起步,然而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,在日语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。”冯欣雨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。她专注力强,稳扎稳打地提升自己。在写作方面,她的逻辑清晰明了。不过在口语表达的初期,主动性的欠缺成为了她亟待突破的瓶颈。中村老师针对这一情况,给出了改进建议,鼓励她在课堂和日常交流中更加积极地发言,以此提升口语交流能力。
在备赛过程中,中村老师采取了有效的指导策略。聚焦于思想传达,强调要明确“想表达的核心观点”,而非仅仅着眼于语言的修饰。针对作文初稿内容与标题不一致的常见问题,中村老师多次耐心修改,帮助冯欣雨强化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。中村老师指出,中日教学理念存在明显差异,日本教学更注重思想性,而中国教学侧重语言表现。但冯欣雨能够兼容双方优势,将这种文化差异转化为自身学习的强大助力,在不同教学理念的碰撞中汲取精华,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语言能力。对于冯欣雨毕业直接就业的选择,中村老师秉持支持个人选择的态度。无论是考研深造、参加公务员考试,还是直接步入职场,在他看来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,关键在于学生要明确自身目标,并为之持续努力。同时,中村老师强调,冯欣雨扎实的日语基础无疑为她在职场中增添了强大的竞争力,但未来仍需保持学习的热情与习惯,以便更好地把握各种机遇。
对于其他学生,中村老师也提出了宝贵建议。在参赛方面,鼓励大家主动参与各类比赛,因为积累经验远比比赛结果更为重要,即使当前水平有限,也能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能力。在学习上,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的兴趣,勇于尝试新的领域。中村老师认为冯欣雨的成功绝非偶然,而是专注、独特观点以及跨文化学习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同时,他着重强调了“思想深度”与“持续努力”在语言学习乃至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。这不仅是冯欣雨个人的成长启示,更是为广大在学习道路上奋进的学子们照亮了前行的方向,激励着大家在追求知识与梦想的征程中不断探索、勇攀高峰。
图丨受访者提供 龚德成
文丨丁靖凇 姚晗冰 唐玥 黄心如
编丨黄心如
审核丨刘江桥 吴江 吴疆 中村忠义 冯欣雨 姚晗冰 顾慧敏